SM3281N BB + YMTC 开卡过程小记

这几日,手上刚拿到了个 DIY 定制的 U盘,但由于自己的一些探索(作死)行为,U盘成功的寄了。

在抢救过程中,由于U盘采用的主控与颗粒的组合不太常见,在开卡时小坑无数,劳神费时,故有此篇记录。

U盘信息

摘自 ChipGenius:

主控厂商: SMI(慧荣) 主控型号: SM3281BB - ISP 201229-001 闪存识别码: 9BC348251000 - YMTC(长江存储) - 4CE/单通道 [TLC] -> 总容量 = 4GB

容量实际是128GB,这里识别不准。

拆机丝印显示,实际主控为 SM3281N BB

Flash 如图,没有长江存储的 logo,可能是个拆机的白片:

后续在量产工具里读到的料号为:YMTC YMN08TB1BHU1B,64层 3D TLC,单颗 128G。

开卡之“坑”

主控型号——3281??

正如刚才提到,ChipGenius 检测到的主控是 SM3281BB,但拆开看到的实际主控是 SM3281N BB

按照这个帖子的说法,两者还是不一样的。

其中后者的封装体积更大,而且其最大的亮点就是支持 Type-C。

不过,两者用的量产工具似乎没有什么区别(有待商榷)?另一方面我也没找到 SM3281N 专用的工具,所以直接拿 SM3281 的工具进行量产了,后续也能正常使用。

USB接口

把 U盘插上电脑后,我发现量产工具里无论如何都检测不到。查了资料以后才了解到,量产工具只支持 USB2.0 协议,我这电脑比较新了,端口全是 USB3.0。

本来事情到这里也就结束了,该换电脑换电脑(那时候身边没有),但我想到了一个神奇的操作:如果把 U盘缓慢插入电脑,那么接口上前面4个触点会先导通,而在后部的负责 USB3.0 的5个触点还不导通,这样就能被识别为 USB2.0 设备了。

试了一下,确实能触发为 USB2.0 协议,遂开始量产。但“中道崩殂”,因为量产过程中会有一个“重新上电”的步骤,U盘还插在电脑上,重新上电时9个触点同时接通,变为 USB3.0 协议,工具不能识别,无法进行后续操作,喜提“Device removed before xxxx....”错误一枚。

故我又换了个思路,打开了 VMware 虚拟机,配置 USB设备自动连接到前台虚拟机,并规定协议为 USB2.0。插上 U盘在虚拟机里量产,遂成功。

不过,我还是推荐换个有 USB2.0 接口的电脑,避免意外,因为有时VM 的驱动不能正确识别量产中的 U盘,U盘重新上电后有可能无法被连接到虚拟机内。

另外提一句,有时候操作系统的版本、电脑硬件的差异也会影响开卡结果。在上述以及下文中 N 次重试的过程中,有时我在一台老电脑上开卡会 Failed,但换了一台机子用相同参数就可以。

开卡工具与配置

黑片工具?正片工具?

颗粒自己用过一阵子,体质不差,本来是不需要黑片工具的。但是由于找了几个正片工具都开不出来,还搞到了不能高级格式化的地步,只能拿黑片工具低格回来。

贴一下我用的黑片工具——

文件名为 Star_SM3281series_U0428.7z,记得是从 mydigit 论坛的某个帖子上下载的:慧荣新量产工具分享:Star_SM3281series_U0428

如果找不到,从 usbdev 网站上下载其它版本的也可以:Dyna Mass Storage Production Tool

不过黑片工具开出来的盘,估计固件不太行,比原来慢了不少,3281 的小优势——4K 读写也没了。

难以接受,故有了下面找正片工具的过程。

正片工具——寻他千百度

找了好几个正片工具,usbdev 上边最新版,还有一些大佬的“整合版”“魔改版”“鸡血版”,里边都有 YMTC 的固件,也能识别 Flash,但就是开不出来。

后来有大佬指点:

SM3281BB+YMTC 的组合要用创见(Transcend)的工具!

如果是其它颗粒,用各种版本正片工具基本都可以,但长江存储颗粒,目前只能用创见工具。

换完工具,按照下图进行配置,十分顺利地就完成了开卡。特别注意红框内的部分,其它配置可酌情修改,但最好保持一致。

流程设置
容量设置

所以,不要以为工具里有固件就能开!要用合适的工具!

贴一下我用的版本——

文件名为 Transcend_1.3.08_U1207,里边的程序是 sm32Xtest_V2.5.77_v1_T1102.exe

下载地址(usbdev):TRANSCEND-SM32X-PV1.3.08-BY-USBDEV-U1207 (SMI MPTool v2.5.77 v1)

多说一句,SMI 正片工具的设置密码一般是 320,调试密码一般是 1111

比较神奇的是,用原先的各类工具,在 USB3.0 协议上都不能识别到 U盘,但换了这个工具却可以。

(不过,据说创见的工具有限速?顺序读从来到不了300MB/s以上。不管了,能抢救过来就不错了,而且比黑片工具开的快多了,4K也有了)

抢救措施

下面再分享一下遇到的几个报错和处理。

Download ISP/CID Failed

有时写作“加载韧体失败”。

多半是 ISP/CID 选错了,或者说,固件比较旧,不适合你这个 Flash。我反复遇到几次,它出现在使用用黑片工具高级格式化或者正片工具量产时,只有低格不出错。(低格一次4小时....无语ing...)

正确的做法就是抱紧各位大佬的大腿,赶紧换个量产工具,换个版本!最新的、未公开的,都试一下,总会有惊喜。

在多方查找资料后,我后来才得知,这个组合得用刚刚提到的“创见”的工具。换完之后无比顺滑,畅通无阻。

Info Check Failed

(呃,大概是叫这个名字,“初始化生产信息失败”,记得不太清楚了)

一般是在 Debug 工具里边点了 Erase All 或者 Erase Info,然后使用高级格式化或正片工具进行量产时产生。当然也不排除由于神秘因素造成这些信息丢失。

你的选择有2个:

  • 用黑片工具低级格式化。(高速低阶格式化也行,会快很多)
  • 用正片工具,勾上 Pretest ,选好 Erase All

容量异常变小

我这 Flash 识别的容量是 131GB,刚开始开了几次还算正常,但后来不知道搞了什么配置,用正片工具开出来的永远只有 7.9GB,手动指定容量则提示坏块过多!但是这一换成黑片工具就能开出121GB、115GB,不是坏块问题。

解决方法:点开正片工具的调试窗口-“Enable all functions”(有的工具可能没有),点 Erase Info 以及 Erase All。清除完毕后把正片工具的 Pretest 选好 Erase All 再开一次。

注:也尝试过使用黑片先开出正常容量,然后用正片工具 PretestNo Erase 或者 Erase Good Blocks,但会卡在 Pretest 过不去。(怀疑和低格的时候选的“分Bin固定容量”“Bin1不定容”之类的有关系,没有研究)

电脑无法识别

症状:U盘插上电脑后,首先提示是“USB 大容量存储设备”,但此时量产工具不认盘。几十秒后,变为“无法识别的USB设备”“设备描述符请求失败”云云,设备管理器 USB 一栏下面出现1-2个未知设备。

这里又踩了个坑:我想到量产工具有个“工厂驱动”模式,会不会是固件出错以后,主控默认进入了工厂模式呢?于是我就用量产工具附带的驱动安装程序 SMIInfUpdate.exe 装上了 SMI Factory Driver。重新拔插 U盘以后,果然被成功识别为工厂模式下的驱动器,不再变为“未知设备”。

然鹅,现实总是很有戏剧性,就算是装了工厂驱动,量产工具(工具已正确配置)里也还是不能识别。。。(当然也可能是我驾驭不了。)

正确的做法,还是戳开那个万恶的 SMIInfUpdate.exe ,点中间那个 Mass Storage Driver 把正常驱动装回来。

然后拔下U盘,拆开外壳(Tips:我这个是金属外壳,拿电吹风把胶水吹热了,用刀片轻撬一下比较好打开),把图示接触点——LED的负极和GND,用导体短接起来(插面包板的跳线就很不错,镊子也是个好选择)。

保持短接状态把U盘插上USB,不出意外的话量产工具很快就识别了,记得松手解除短接。

注意,不同的PCB板子、不同的主控不要乱接,不然可能会搞坏。如果还没识别,看看你是不是忘了把量产工具里的驱动设置改回来。如果还不能识别,估计是这种短接方法并不合适,或者是真没救了。

有关测试模式的其它一些接线方法:usbdev - testmode

END

上面是这次折腾过程的记录。自己仍处于小白阶段,估计上面写的内容还有很多不准确之处,欢迎指正探讨,谢谢。